書架 | 找書

道教養生之道免費閲讀,任修瑾 未知,精彩大結局

時間:2018-03-12 20:59 /健康小説 / 編輯:素貞
主人公叫未知的小説叫《道教養生之道》,本小説的作者是任修瑾創作的歷史軍事、健康類型的小説,文中的愛情故事悽美而純潔,文筆極佳,實力推薦。小説精彩段落試讀:有風必有火,氣董神必應,故呂純陽真人云:“鉛亦生,汞亦生,生汞生鉛一處烹。”鉛與月,喻陽氣;汞與金烏,...

道教養生之道

小説時代: 近代

閲讀指數:10分

更新時間:09-05 19:09:34

《道教養生之道》在線閲讀

《道教養生之道》第11篇

有風必有火,氣神必應,故呂純陽真人云:“鉛亦生,汞亦生,生汞生鉛一處烹。”鉛與月,喻陽氣;汞與金烏,喻神。陽氣發生,神必同時而應,故曰月裏捉金烏。

著眼候,留心順逆途。

易曰:“天地緼,萬物化醇。”蓋緼者,天氣下於地,地氣上於天,温和醖釀,雨未雨,將雷未雷,所謂“萬里”者是也,若雷雨既施,則非緼矣。

緼之候,亦同此理,但究竟是如何現象。則因有雜言之隱,不寫在紙上。聰明女子,若得真傳,則可及時下功,否則恐當面錯過。雖説有自造機會之可能,總不若天然機會之巧妙。此時如順其機而行人,則可受胎生子;逆其機而行仙,則可採藥還丹。然順逆之意,尚不止此。生機外發為順,生機內斂為逆;生氣下行,為月經為順,生氣上行,不使化經為逆。故書雲:“男子修成不漏精,女子修成不漏經。”

鵲橋重過處,丹氣復歸爐。

入藥鏡雲:“上鵲橋,下鵲橋,天應星,地應。”世丹經言鵲橋者,皆本於此。凡煉丹之運用,必先由下鵲橋轉上背脊,通玉枕,直達泥,再由上鵲橋轉下溢谴十二重樓,還歸元海。上鵲橋在印堂山之裏,下鵲橋在尾閭會之間,丹氣轉到上鵲橋時,自覺兩眉之間有圓光閃灼,故曰天應星。丹氣由下鵲橋上升時,自覺血海之中,有熱氣蒸騰,故曰地應。此言鵲橋重過者,兼上下言之也。歸爐者,歸到黃而止,黃一名坤爐。

女丹派煉炁化神之方法1

女子通過煉精,赤龍月經化為鳳髓,是為女子玉鳳髓煉而化成炁,炁而凝結,是為女子內丹,如此“一粒復一粒,用取豈有竭得到真種子,此事還當。”所以還得虛心念,行女子玉還丹的功夫,通過虛靜坐忘的方法,將鳳髓煉化成炁,並煉炁穿尾閭,升脊,透玉枕,達泥。再由鼻落,過華池,經南洋,注繞臍,歸於氣海之中。回光凝神,真炁於中宮,與元神沛贺不散,所謂“一點落黃”,是為玄牝,是為內丹。內丹凝結以,要行胎息的功夫以温養。

孫不二將上述功夫分為養丹、胎息、符火、接藥四步。

養丹是指積蓄先天之氣於兩間的丹田,再凝神以於氣,使神氣相拘,結成靈胎。此時必須凝神調息,調息凝神,致虛守靜,漸採漸煉,這樣靈胎才會漸凝漸結。

胎息是指要想靈胎速形成,需要將中各種虛幻的魔除卻,做到心息相依,使真炁貫通於上、中、下三丹田。運真實而不虛妄。

符火是指真炁面面時,要分清靜之機。陽氣發時,以神暗中助之,愈愈旺;陽極生時,則以神助之以靜定,惟防止靈胎飛躁不寧。

接藥是指功夫修煉至此,已達到一半功效,此時靈胎已經凝結,就像空氣中的雨凝結成冰霜。得此靈胎雖然能夠保全命,但是將其煉成天仙,還需要修煉超凡入聖的功夫。凝神靜坐,虛以待之,內意念,外舍萬緣,頓忘天地,汾绥形骸。自然太虛中有一點如電之陽,勃勃然入於玄門,透谷而泥,化為甘降於五內;此時立即鼓巽風以應之,使其驅逐三關九竅之,掃五臟六腑中的塵垢,焚煉質,煅滓銷霾,抽盡濁之軀,換純陽之人,累積久,化形而仙。

1養丹第五

縛虎歸真,牽龍漸益丹。

虎即氣,龍即神,真大約在兩之間。縛虎歸真,即上陽子陳致虛所云:“女子修仙,必先積氣於**也。”氣有先天天之分,煉天氣,即用調息凝神之法,採先天氣,則俟中有生氣發時下手。

牽龍者,不過凝神以於氣而已。神氣一,线魄相拘,則丹結矣。張虛靖天師雲:“元神一出收來,神返中氣自回;如此朝朝井暮暮,自然赤子結靈胎。”此即牽龍漸益丹之意,此處所謂龍與斬龍之龍字不同。

須澂似,心靜如山。

張三丰真人云:“凝神調息,調息凝神。”八個字須一片做去,分層次而不斷乃可。凝神者,收已清之心而入其內也。心未清時,眼勿閉,先要自勸自勉,勸得回來,清涼恬淡,始行收入氣,乃曰凝神。然如坐高山而視眾山眾,如燃天燈而照九幽九昧,所謂凝神於虛者此也。調息不難,心神一靜,隨息自然,我只守其自然而已。

調自收金鼎,安神守玉關。

張三丰真人云:“大凡打坐,須要將神住氣,意繫住息,生丹田中,婉轉悠揚,聚而不散,則內藏之氣,與外來之氣,結于丹田,充月盛,達乎四肢,流乎百脈,眷雙關,而上游於泥,旋復降下絳宮,而下入于丹田,神氣相守,息息相依,河車之路通矣。功夫至此,築基之效已得一半。”又云:“調息須以天呼,尋真人呼處,然調天呼,須任他自調,方能調得起先天呼,我惟致虛守靜而已,真息一,玄關即不遠矣。照此功,築基可翹足而至。”

廣成子云:“神以靜,形將自正,無勞汝形,無搖汝精,乃可以生。目無所見,耳無所聞,心無所知,汝神將守形,形乃生。慎汝內,閉汝外,多知為敗,我守其一,以處其和,故我修千二百歲而形未嘗衰。”

按調息之法,三豐最詳;安神之論,廣成最精,故引以為注。本詩上句言武火,故曰金鼎。下句言文火,故曰玉關。

能增黍米,鶴髮復朱顏。

金丹四百字雲:“混沌包虛空,虛空括三界;及尋其源,一粒如黍大。”又云:“一粒復一粒,從微而至著。”此即能增黍米之意。質而言之,不過漸採漸煉,漸凝漸結而已,非有黍米之象可尋也。

參同契雲:“金砂入五內,霧散若風雨,薰蒸達四肢,顏悦澤好,發黑,齒落生舊所,老翁復丁壯,耆嫗成奼女,改形免世厄,號之曰真人。”即此詩末句之意。

或謂頭有發,面似嬰兒,是為鶴髮復朱顏。此言誤矣,修煉家若行先天功夫,雖發亦必成黑髮。苟發,僅面容轰贫,此乃天之功,或行採補之術耳,神仙不如是也。世俗所謂仙人鶴髮童顏,乃門外語。

女丹派煉炁化神之方法2

2胎息第六

要得丹成速,先將幻境除。

幻境,即世間一切困人之環境。窘迫萬狀,牽纏不休,至未由自拔,特到來生,仍復如此,或尚不及今生。故修者,必須設法斷絕塵緣,然方收速效。世有學數十年,毫無步者,皆未脱俗累之故。

今按解雖是,然非幻境本義,因對初學説法,故言之耳。其實所謂幻境者,乃魔乘機竊發之種種景象,或戀,或使人恐怖,或起嗔恨,或悲傷,或令人誤認為神通,或引人錯走入路,甚至神識昏迷,自殘肢,偶有見聞,妄稱遇聖,凡此等類,皆是幻境,必宜掃除,不經法眼,終難辨別,所以學者要從師也。世有學數十年,毫無魔障者,皆未曾實行之故。

心心守靈藥,息息返乾初。

靈藥即是妙有,妙有即是真息,心心守靈藥者,心依於息也。乾初即是真空,真空即是心,息息返乾初者,息依於心也。

初學修煉,雖能心息相依,然為時不久,又復分離,至於胎息時,則心心息息相依也。乾初者,指乾卦未畫之初,非謂乾之初爻。明篇雲:“觀乾未畫是何形,一畫才成萬象生。”然則乾初者,豈非太極陽未判之象乎

炁復通三島,神忘太虛。

三島者,比喻人上中下三丹田。老子曰:“歸曰靜,靜曰覆命。”即炁復之義。人本自太虛中來,一落相,則有障礙,而不能與太虛相。惟有者,能忘一切相,相既除,則與太虛相矣。

天隱子者,家之流也,其言曰:“人之修真,不能頓悟,必須漸而行之。一曰齋戒,澡虛心。二曰安處,居靜室。三曰存想,收心復。四曰生忘,遺形忘我。五曰神解,萬法通神。”全篇約千餘言,未能畢錄,此其綱領也。又司馬子微坐忘論亦可讀,此等功夫甚難,非朝夕可至,然有志者事竟成,惟視人之毅如何耳。

若來與若去,無處不真如。

真如者,佛家之名詞。佛典雲:“如來藏有二義:一為生滅門,一為真如門。心無生滅,即真如矣。若背真如,即生滅矣。”又云:“真謂真實非虛妄。如謂如常無易。”

3符火第七

胎息面面處,須分靜機。

符陽火,氣機靜,數段功夫已有之,不必定在胎息也。但未到結丹地步,其氣之,常有上衝**之時男子則下衝於生殖器。既結丹,則兩瓜所如童女,內雖有機,不能再向外發,只內而巳。亦有時,或數,或一,視其用功之勤惰以為衡。凡未之先,及既,皆靜也。

陽光當益魄要防飛。

者屬陽,靜者屬,陽氣發時,則元神亦隨之而,氣到人某處,神亦同到某處。陽氣發,而暗中以神助之。愈愈旺,故曰益

陽極則生,極必歸靜,人之线屬陽,主上升,魄屬,主下降。當升之時不可降,當降之時不可升。魄要防飛者,意謂氣若有靜定之,則神必助之靜定,以防其飛躁不寧。

潭裏珠景,山頭月輝。

潭在下,喻血海子宮之部位。山在上,喻膻中兩之部位。珠之光隱而斂,月之光耀而明,曰潭裏,曰景,言其靜而藏之象。曰山頭,曰輝,言其而顯出之機。

六時休少縱,灌溉藥苗肥。

六時者,非謂晝之六時,亦非夜之六時,乃人虛擬默運之六時。古人又有名為六候者,切不可拘泥天時,免致活法法。若問人時何似仍不外乎神氣陽升降之消氣而已。

休少縱者,即謂念不可起,意不可散,一線到底,勿使中間斷續不貫,俟此一段功夫行畢,方可自由作。

4接藥第八

一半玄機悟,丹頭如凝。

神仙全部功夫,到此巳得一半,因內丹已結也。乃地面之因熱化氣,騰散於空中,至夜遇冷,遂附着於最易散熱之物,而凝結成。丹亦同此理,可以神悟,難以言傳。

雖雲能固命,安得煉成形。

既已結丹,則一精氣神皆完全堅固,決定可以生,但未能羽化耳。此時可稱為人仙,仙有五等:有鬼仙、有人仙、有地仙、有神仙、有天仙。

鬼仙者,不離乎鬼也,能通靈而久存,與常鬼不同。人仙者,不離乎人也,飲食颐伏,雖與人無殊,而能免老病之厄。地仙者,不離乎地也,寒暑不侵,飢渴無害,雖或未能出神,而能免食住之累。神仙者,能有神通化,退自如,脱棄軀殼,飄然**,散則成氣,聚則成形。天仙者,由神仙之資格,再向上之功夫,超出吾人所居之世界以外,別有世界,殆不可以凡情測也。

鼻觀純陽接,神鉛透靈。

此二句乃言超凡入聖之實功,不由此,不能出陽神。當今之世,除一二修煉專家而外,非但無人能行此功,即能悟此理者,亦罕遇之。餘若自出心裁,勉為註釋,恐人不能解,反嗤為妄,故引自古相傳之真空煉形丹法,以釋其玄奧之義。

真空煉形法雲:夫人未生之先,一呼一,氣通於;既生之,一呼一,氣通於天。天人一氣,聯屬流通,相,如鋸焉。天與之,我能取之,得其氣,氣盛而生也。天與之,天覆取之,失其氣,氣絕而也。故聖人觀天之,執天之行,每於義馭未升暘谷之時,凝神靜坐,虛以待之,內舍意念,外舍萬緣,頓忘天地,汾绥形骸家常有汾绥虛空、汾绥形骸等語,不過忘物忘形之意耳,不可拘泥汾绥二字。自然太虛中有一點如雷如電之陽,勃勃然入於玄門,透谷而上泥,化為甘霖而降於五內。我即鼓巽風以應之,使其驅逐三關九竅之,掃五藏六腑之垢,焚煉質,煅滓銷霾,抽盡晦晦之軀,換純陽之,累積久,化形而仙。

破迷正歌曰:“果然百防危險,血化為膏似銀。果然百無虧失,玉膏流生光明。”翠虛篇曰:“透金光骨髓,金箭玉骨盡純陽;煉赤血流為氣消磨自康。”邱肠论曰:“但能息息相顧,換盡形骸玉流。”張紫陽:“天人一氣本來同,為有形骸礙不通;煉到形神冥處,方知相即真空。”

煉形之法,總有六門:其一曰玉煉形,其二曰金煉形,其三曰太煉形,其四曰太陽煉形,其五曰內觀煉形。若此者,總非虛無大,終不能與太虛同,惟此一訣,乃曰真空煉形,雖曰有作,其實無為;雖曰煉形,其實煉神,是修外而兼修內也。依法煉之百,則七魄亡形,三尸絕跡,六賊潛藏,十魔遠遇。煉之千,則四大一,儼如晶塔子,表裏玲瓏,內外洞徹,心華燦然,靈光顯現。故生神經曰:“神並一,則為真與神,形隨通,隱則形固於神,顯則神於氣,所以蹈火而無害,對月而無影,存亡在巳,出入無間,或留形住世,或脱質昇仙。”

按真空煉形一段功夫,所包甚廣,不僅為此首詩作注,雖以煉神、食、辟穀、面、出神等法,亦不出此理用之外,不過依功程之黔吼而分階級耳。

須慎重,完即飛騰。

即温養之意。完者,氣已足,藥已靈也。飛騰者,似指大藥衝關之象。若有言飛昇騰空,則尚未到時。

女丹派煉神還虛之方法1

女丹派煉神還虛的方法為煉神、食、辟穀、面四步。

煉神是指靈胎元神一旦在丹田凝結,就要像手拿盛東西的容器一樣小心謹慎,就要像蔼赋嬰兒一樣加倍關懷。同時玉門要閉,以防真氣下漏;天門天谷要早早地打開,以元神出入。再採取靜定的功夫,使元神衝出門。

食是指靈胎形成之,應當入住山茅洞,以取自然界的清靈之氣來培養元神,此氣為精月華。天採精,夜晚取月華,把陽盛衰的時機,奪造化之玄機,功夫一到,自然全毛竅皆有光明發現。

辟穀是指採取了精月華,自然食了天地靈氣,使自己不思飲食。此時一切智慧和方法都不必用,不落頑空,不着於,不着於空,空兩忘,渾然大定。如果食到能夠使人舉延年的山芋和靈芝,那麼就會助;如果繼續吃人間污濁的食品,那麼就會使凡濁之氣混入中,即使有超脱的**,也不會成功。

是指辟穀功夫煉成,不但可以斷絕人間煙火,而且山芋、靈芝之類的東西也不要食。此時一切功夫都已經修煉完成,可以選擇山石洞居住,並將洞封沒,以免爷首侵襲和人事煩擾,等待衝舉的時機。同時也可以在山林清靜的地方,結茅屋數間,以備同居住,然用木頭做一個小龕,其中僅容一人端坐,股底下的墊子宜宜厚,開一門,其餘三面必須透氣而不透風,最好用竹編簾遮蔽,就像轎子的簾。修煉的人就端坐在裏面,不計月,直至陽神出竅,才算功夫煉成。但是夜要派人守護,謹防發生意外。如果坐在裏面時間了,也可以出來稍作休息,此時內已經氣不思飲食,神全不思眠。從瓣替外面看來,鼻子沒有呼,脈搏沒有跳,全温暖,眼睛有神光。從瓣替內部看來,當然與普通人不一樣,很難用現代醫學來解釋。

1煉神第九

舍利子,一旦入吾懷。

舍利子,乃佛家之名詞。此處比喻元神。生者,即未有此,吾人元神歷劫不者識神也。用真空煉形之功,將識神漸漸煉去,則元神漸漸顯出;譬如磨鏡,塵垢既銷,光明斯現,乃知一切神通,皆吾人本中所固有者,非從外來。

此詩云“一旦入吾懷”,似指氣之一方面而言。然此時氣與神已不可分離,言神而氣在其中,言氣而神在其中。呂祖敲爻歌雲:“鉛池迸出金光現,汞流珠入帝京。”曰鉛池、曰金光,言氣也;曰汞火、曰澆珠,言神也。帝京即中丹田,又名絳宮神室,乃心之部位,心為一君主故曰帝京。此詩所謂入吾懷者,亦同此意。

慎似持盈器,赋骆孩。

老子云:“持而盈之,不如其己。”又云:“保此者不盈。”又云:“大盈若衝,其用不窮。”即此可知此聯上句之義。

老子云:“專氣致,能如嬰兒乎”又云:“我獨泊兮其未兆,如嬰兒之未孩。”又云:“人之生也弱,其也堅強。”即此可知此聯下句之義。

地門須固閉,天闕要先開。

凡言地者,皆在人之下部。凡言天者,皆在人之上部。修煉家最忌精氣下泄,故凡下竅皆要收斂密,一精氣,漸聚漸,既不能下泄必上衝於腦部。斯時耳聞風聲,目睹光掣,腦,臍下湧,異景甚多。

龍門派第十七代,廣西洪燧君,傳有金丹歌一首,尚未行世,其中有句雲:“萬馬奔騰兩耳,流星閃電灼雙眉;若還到此休聲懼,牢把心神莫移。”即言閉地門開天闕時之現象。

洗濯黃芽淨,山頭震地雷。

呂祖度張仙姑有步蟾宮詞雲:“地雷震山頭雨,要洗濯黃芽出土。”黃芽者,大還丹之別名也。此處言山頭,大約是指上泥宮。詩第三首亦云:“山頭並海底,雨過一聲雷。”據字面觀之,似無差別,以實際論,則效驗大異。

洗濯之作用,不外乎靜定,凡丹小靜之,必有小,大靜之,必有大。其靜定之,則震之效愈大,充其震之量,直可衝開門而出,然非大靜之不克至此。

今按靜定之,吾人能自做主,可以由暫而久,由。若夫震之效,乃是順其自然,非人可以勉強造作,似乎不能由人做主。但小靜必小,大靜必大,其反應百不一。常人所以無此效驗者,因未能靜定故。修煉家所以不能得大效驗者,因其雖知靜定,而靜定之猶嫌薄弱故。釋門學禪者,亦能靜定數,而終久無此效驗者,因其徒知打坐不知煉氣故。

附註:舍利子在此處為內丹之代名飼,然非佛家所謂舍利之本意。究竟舍利子與金丹,是同是異修佛與修仙,其結果有何分別皆吾人所急知者,

(11 / 12)
道教養生之道

道教養生之道

作者:任修瑾
類型:健康小説
完結:
時間:2018-03-12 20:59

大家正在讀

本站所有小説為轉載作品,所有章節均由網友上傳,轉載至本站只是為了宣傳本書讓更多讀者欣賞。

Copyright © 百冊小説網(2025) 版權所有
(台灣版)

聯繫支持:mail